2025-05-15 企业动态 0
我个人认为,交通信号控制在组织和指挥交通流的方向、流量、速度以及维护交通秩序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分离相互冲突的交通流并在不同时间段允许它们通过,可以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促进车流有序地通过路口,从而提高了路口的通行效率和能力,并减少了噪音污染和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之前对“龙尾”——即交通信号这一领域进行讨论并不多,但自2016年5月公安交管局发布《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方案》和《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两化”文件)以来,行业对于此领域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那么,在2017年,我们讨论了哪些内容?
互联网与交通信号
随着阿里巴巴关于“世界上最遥远距离是红绿灯跟摄像头之间”的事件爆红,以及滴滴智慧信号灯和百度智慧信号研判平台的出现,互联网+traffic signal逐渐落地。这一趋势得到了行业广泛关注,因为互联网企业能够提供全局性连续性的数据支持,对于优化信号配时具有巨大帮助。
然而,这一技术手段依赖于大量高质量数据,而这些数据来源于出行者行为,如滴滴软件或高德地图。在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渗透率,即被采集到的车辆占比,以及累积样本量的问题。此外,与传统信号厂商合作仍需进一步打破通信壁垒,以实现更好的整合。
市场上的变化
随着“两化”文件发布,一系列项目涌现,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扩散。项目模式从集中单一到分离多元,更侧重于系统应用运行内容。此外,服务内容开始从集成项目中独立招投标,有些地方甚至将其作为单独采购包来招标。
价格也逐渐上升,从3000-4000元/路口到7000元左右,不同地区对于这项服务越来越重视,并且费用不断增加。根据赛文交通网与杭州远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的平均价格约为7200元/年路口。
传统信号厂商也加大了资源配置,加强了内部培训,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相关软件。南京莱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检测设备优势研究基于排队区间优化,并试点联动完善策略参数配置控制功能及算法。在饱和甚至过载通勤时段,它们逐步代替人工干预放灯解决问题。
区域自适应控制
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是一种常见但目前效果参差不齐的手段。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于泉看来,这种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确感应控制,可以结合历史数据预测提前计算下一个周期的配时以达到自适应效果。而上海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所长高翔则认为这是面向区域协调的一个新方法,用检测手段和优化算法适应流量变化,但实际应用中未必用到这个功能,因为缺乏完整管理层面的支撑或产品兼容性问题导致无法发挥作用。
上一篇:月下独酌陌路莫回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