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新品 0
柔性生产刍议-3:构建柔性生产制造体系的底层技术-1
在上期内容中,我们探讨了柔性生产制造体系的各个层级及其功能需求。这些需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身份识别”,以实现整个流程中的数据追溯和质量控制。这要求设备能够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与物流管理系统紧密结合。
为了确保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需要对工厂内的物资进行RFID标记,以便于跟踪和管理。
由于生产线中设备需要相对独立且具备可替代性,因此采用分布式自动化控制模式是必要的,这种模式被称为“去中心化”。
设备之间必须通过数据接口连接,并能够自动识别彼此,以便实现灵活部署。
针对关键设备,需要预见性维护,通过分析关键数据和数字化模型来判断故障概率,并进行计划性的维护或更换,以保证整体产线稳定运行。
这些需求是构建柔性生产制造体系架构所必需的条件。工业自动化领域已经有一些相关技术可以满足这些功能,如工业大数据技术和分布式自动化技术。
工业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智能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智能传感器用于收集产品/半成品加工精度、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生产环境等关键数据,而RFID则用于给予每一件产品一个身份标签,从而在整个制程中保持透明,让我们能同步打通所有环节的信息流,使得信息不会孤立无援。此外,在场内物流中使用RFID门记录出入库信息,可以高效地同步物流与数据处理。在装配线上,每个机台间都有相互识别能力,当增加或更换机台时,就能快速完成配置调整,无需人工干预。
分布式自动化主要由边缘计算、智能I/O模块以及独立运行的故障安全模块组成。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子系统都是独立运转,但又能协同工作,不再依赖于集中控制点;每个部分都能直接访问到网络资源,无需将所有任务交由中央服务器处理;同时,每个部分也设有专门负责安全操作的人员,可以监控并手动复位回路应急情况发生时的情况。
展望未来
本文只是介绍了构建柔性制造体系所需基础设施的一小部分,我们将继续探索其他支持这一目标的底层技术,比如模块类型包(MTP)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算法实现预见性的维护策略。敬请期待我们的下篇文章!
作者简介:
王鹏,是图尔克公司垂直营销高级主管,同时也是天津大学卓越制造专业MBA学历持有人。他拥有丰富的手册经验,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产业链条中的角色深有研究。
关于我们:
图尔克是一家专注于传感器、现场总线、插件接口标准(IEC 61131-2)、人机界面(HMI)及射频识别(RFID)系统领域的大型公司,为全球多种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不论是在提高采购效率还是降低成本,图尔克均能提供创新且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客户达成目标。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400-651-0025
客服邮箱:4006510025@turck.com
官方网站:www.turc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