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新品 0
随着春天的到来,上海市交通委指挥中心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交通运行情况报告(轨道篇)。数据显示,日均客流1058万人次,环比上升9.5%,同比上升2.9%。工作日平均客流1191万人次,同比增长2.5%;休息日则达到了772万人次,同比增长4.0%。
其中,线号线和号线依然位列前三,其运营里程较短,但强度高达2.73万人次/公里·日。尽管八号线运营里程较长,但其早晚高峰时段受潮汐客流影响,有些区段出现拥挤情况。
在居住相对密集区域中,大五个站点仍是泗泾、九亭、佘山、曹路和莘庄;封浜、花桥、双江路、临洮路和双柏路的客流涨幅居前。而枢纽类站点,如上海火车站和上海南站,在进站客流方面表现突出。
岗位相对密集区域中的陆家嘴和静安寺,则是夜间客流量最多的两个地方,而漕河泾开发区和徐家汇则有所下降。浦东南路和金吉路的涨幅超10%,值得关注的是龙耀路(徐汇滨江)、真如(中海环宇城MAX开业)以及中华艺术宫等站点。
夜间时段(20:00—0:00)的总量有所上升,全网一般工作日及休息日夜间各时段进站客流量增加,其中周五小幅下降;休息日夜间客户群占比13.26%,22:00-0:00小时内显著增多。
以景观景点消费购物为驱动释放夜经济活力,不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每个重要核心区域都有明显提升,如南京东路人民广场陆家嘴静安寺等地,因“景区密度”较高,无论何时都领先且稳步增长。此外,一些其他主要商业体如前滩太古里晶耀前滩,以及公园与步道也为活动提供了空间,加强了该区域的夜生活气氛。
一些办公商务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类轨交站在晚上也有分化现象发生,比如漕河泾开发区合川金科等站在工作晚上的使用率大跌,而金吉街则迎来了16.3%的大增幅%.
假期期间尤其热门景区相关轨交站点吸引了大量游览者虹桥火车站在此期间虽然出现了一定波动但整体趋势向上走。在清明端午五一三个传统节假日期间全网轨交每天接送的人数分别达到786万736万822万。这三大节日期间南京东路陆家嘴豫园成为热门目的地之一而虹桥火车站铁路到发数量也见于衰退但与之并行的是当天轨交乘坐者激增至19.8万名,这也是自去年以来最低记录之一。延迟服务作为深夜铁路旅途疏散的一种方式在这期间被频繁应用,为应对过剩旅途需求提供支持。在四月底至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内共计增加52班列车,并累计转移33573名乘坐者。其中特定的事件如F1中国大奖赛使得近期这项措施变得更加必要不仅如此,还引起了人们对于未来可能会更加频繁使用这种延迟服务进行讨论。此外体育赛事尤其是在足球比赛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能,对于运动爱好者的吸引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案例。一场特别重要的足球比赛导致14号线上的乘坐人数翻倍,从而展示出即便是在通常不会产生那么多乘坐人的时间段内,也能够通过某些特别事件促成巨大的变化。而最后一个提到的特殊事件就是在五月末举行的一场烟花秀,它吸引了大量游民前往观看,并在观众集中的时候造成了一系列未曾预料到的效应,使得原有的通勤模式受到挑战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文化活动对于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影响。当这个活动结束后,当地居民们开始回归正常生活,这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通勤模式已经因为一次特殊活动而发生改变,这样一种新的意识开始逐渐形成,即城市规划应该考虑更多这样的非常规因素,以确保整个社会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如果我们将这些数字放在更宏观层面来看待的话,那么可以看到2019年的数据与2024年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那意味着我们的行为习惯正在发生改变,我们如何选择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也是这一变化的一个直接反映。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地球上,我们必须学会适应新的事实并找到解决方案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保护环境免受破坏。这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将注意力投入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它们却可能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