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智能化学会动态 0
万古神帝最新资讯:探索智能制造人才管理三问,填补物品生产缺口、分析原因及解决策略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年前的信息化负责人最大的困难是说服老板,而今天的数字化负责人则面对的是“没有人才”的问题。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据统计,到2025年,全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将出现近3000万人的人才缺口。这不仅仅是作业人员的问题,更需要懂设备、技术和有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实中,这类人才极为稀缺。
i 人事创始人兼CEO朱德权认为:“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短缺,是一个‘人’的问题。”他提出了内部重塑升级,比如培养“新型高学历白领”成为专业工业工程属性强的“数字化工匠”,或者把技术人才从“技能偏科”提升为“软硬全能”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才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智能制造带来的具体变化。在目标上,一是持续降本增效、二是重塑生产方式、三是满足各种合规要求;在变化上,一线作业人员和设备维修运维人员工作模式改变,以及采购、研发、设计、营销等各个角色都需适应新的工作内容。
除了对现有员工提出更高标准,还衍生出新的人才能力需求,如全能型选手能够进行智能制造战略制定与体系构建、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才能以及既懂机器又懂软件的专业型才能等。
为什么找不到这些特殊的人才?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高阶人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输出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大量企业寻不到合适员工,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即便有了明确目标和标准,由于过去以操作工为主,对跨行业跨领域求职者的理解不足,使得招募变得困难。此外,由于薪资水平较低,以及不能提供具有活力和体验性的工作环境,也导致了流失严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李芳阳建议政府政策支持、高层次教育培养产业融合以及企业创新性的人才管理模式相结合。“水库”即政府政策,“泉源”即基层教育,“渠道”即产业融合,而企业则需打造新时代的人才管理系统。如果将这三个因素协同运作,那么就可能有效地应对当前智能制造中的三大挑战——缺乏正确答案来指导决策(何时)、为什么我们现在这样做(为什么)以及如何改善当前状况(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