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智能化学会动态 0
在最近举行的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与展望岑岭服装论坛上,一位企业家分享了他的经验:“我们工厂订单量多,工人休息需求强烈,常常在短时间内承担大量加班工作。因此,我们面临着极大的招聘难度,即便降低了招聘门槛,也无法吸引到人才,年轻员工的流失率达到100%。” 另一位从事手机配件生产的企业家更是深有感触:“我们的工厂位于长三角地区,由于产品毛利不高,我们许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不得不考虑迁移到内陆地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即便如此,将来2-3年,用工难的问题依然会持续存在。” 显而易见,与着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下降,很多制造型企业也面临着与前两位企业家的不同困难,这些挑战包括如何应对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自己的生产过程中。然而,有些企业仍然犹豫不决,不愿意进行自动化改革。北钢联通过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工程、环保和金属加工等五大行业典型企业进行调研,他们发现这些公司管理层普遍存在以下顾虑,这些顾虑影响了他们是否采纳自动化改造: 工场A:“实施自动化改革风险巨大,我们还想继续保持现状。” 工场B:“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升级产线,但不能保证投资回报率。” 工场C:“我们担心改革过程中的偏差问题,周期长且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宁愿维持现状。”
休息力的结构性缺口和人力资本成本上升已经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痛点,对于制造业管理者来说,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从而推迟或阻碍工业4.0革命的进程,使得市场机遇错过。此外,就像机械工业机械人的高效性、稳定性和精确性的逐渐认可,在2013年至2014年的制造业增长爆发式增长之后,可以预计到2025年,我国关键领域将全面实现智能化,其中关键岗位将由机器人替代。在这种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家们应该抛弃传统做法,而是要采取全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自动化, 制造业, 智能技术, 招聘挑战
上一篇:最新净水器排名前十名清新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