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智能化学会动态 0
水质监测的基本原则
水质监测是评价水体环境质量和卫生状况的基础,是实施水资源保护、防止污染、维护人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常见水质参数及其范围
水质参数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常见的物理化学指标有pH值、温度、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氮(AN)等;生物学指标主要是对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进行检测。大多数国家都有相应的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河流或湖泊应当达到的最低安全水平,以保证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
国家法规对水质标准的设定
各国政府为了确保公民饮用水质量,都制定了严格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国《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河道及湖泊污染物排放限值》(GB 8978-1996)等。在这些法规中明确了不同类型用的地下源表层供水、中深层供井供用的地下源以及自来户使用的人类活动产生废弃物处理后的表面供给适宜于人类直接消费的大气降雨与地表径流中的自然涓涓细流之外,还包括所有可以通过管网传送到人口集中的任何天然或人造开阔区域内的地下泉眼或其他地面以上浅层渗透区间点流量为主组成部分汇总而成的地下来源。
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变异范围
地理位置不同,自然因素如季节变化、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都会影响到当地土壤侵蚀程度,从而导致不同的营养盐含量。例如,在干旱地区,由于土壤缺乏足够降雨补充其湿度,因此可能会有较高浓度盐分,而在潮湿地区则相反。此外,大型工程项目如建 dams 和输电线路,也可能改变周围土地利用模式,进而影响附近地区的地下径流量。
人为活动引起的问题
人类活动也是造成正常非正常情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工业排放污染物造成 COD 值上升;农业施肥过度增加氨氮含量;城市建设带来的建筑垃圾填埋产生厄酸化现象;以及不规范垃圾处理导致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这些建立起来并不断扩张的人类社会系统,其产品——废料,如同汹涌澎湃的大海,不断向四方蔓延,最终汇入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海洋”——我们呼吸出来的心脏血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