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能仪表资讯 - 柔性生产刍议-3传感器生产商是否已经准备好构建柔性制造体系的底层技术

柔性生产刍议-3传感器生产商是否已经准备好构建柔性制造体系的底层技术

2025-03-12 智能仪表资讯 0

图尔克 ▍大咖讲堂系列

柔性生产刍议-3:传感器生产商是否已经准备好构建柔性制造体系的底层技术?-1

在上期的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柔性生产制造体系的各个层级,提出了相关功能需求。这些需求是构建这一体系所必须遵循的标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关键点:

身份识别与追溯: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原料、半成品和成品都需要配备独特的“身份识别码”。这不仅有助于产品流通中的追踪,也促进了质量控制。

物流与信息流一致性:通过工厂物流管理系统与“身份识别码”的有效结合,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同步运行。

分布式自动化控制:为了实现设备间独立可替换,我们需要采用分布式自动化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取代传统集中控制方式,即“去中心化”。

设备间自动识别:每台设备都应具备相互自动识别能力,以便灵活部署整体产线。

预见性维护:通过数据采集和数字化模型分析,可以预测关键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并计划性的进行维护或更换,以保证产线稳定运转。

综上所述,这些功能需求是搭建柔性生产制造体系架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有的工业自动化领域,这些技术已逐渐成熟,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首先,我们将介绍的是工业大数据技术。这主要包括智能传感器技术和射频标签(RFID)技术。智能传感器负责收集关键数据,如产品精度、设备状态和环境条件。而RFID则为每个产品打上唯一标记,使其在整个工艺环节保持透明,从而确保数据无缝连接并避免孤立现象。此外,RFID还用于记录材料库存动态,以及在变更产线配置时帮助快速调整相关参数。

其次,是分布式自动化技术。这由边缘计算、智能I/O模块以及独立运行的故障安全模块组成。边缘计算处理近场任务并选择性的向高层系统发送必要信息;智能I/O模块提供标准现场总线接口,为小型到中型控制任务提供支持;而故障安全模块能独立工作,在危险区域监控信号,并实时报告状态至MES系统供操作人员参考。此类设计提高了响应速度及反应灵敏度,同时减少了人为干涉风险。

预告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构建柔性制造基础设施所需其他关键技术——如模块类型包(MTP)及其对提高效率作出的贡献,以及如何利用预见性维护来提升机器健康状况并降低成本。一路前行,请持续关注我们的下一篇文章!

本文作者:

王鹏 图尔克垂直营销高级主管

天津大学卓越制造专业MBA

关于我们:

图尔克是一家专注于传感器、现场总线、插件适配器、高级接口解决方案以及RFID系统等领域的大型企业。我们致力于为全球各地工厂提供创新且可靠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在采购成本方面还是提升运营安全方面,都能帮助客户达成目标。如果您对如何优化您的操作效率或者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400-651-0025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客服邮箱: 4006510025@turck.com

官方网站:www.turck.com.cn

标签: 智能仪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