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智能仪表资讯 0
今年双11家电市场如同一幅静谧的画卷,背后却藏着复杂的情绪与激烈的竞争。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上的数据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尽管多数家电企业保持了安静,但实际上,这场大促并未失去其吸引力。
天猫和京东公布的成绩单虽未披露具体数字,却声称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家电圈内的人士却注意到,除了海尔、美的一小撮大厂商外,大部分企业似乎对双11并不在意。这是否意味着双11对家电市场和消费者的刺激作用已经减弱?或者是家电厂商对于这场大促的认同感降低?
根据掌握的情报显示,此次双11结合“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的双向让利,使得主销产品价格跌至五年以来的谷底。不仅如此,一些中高端精品也出现了强劲反弹。在十月中旬开始的大促期间,一批爆款能效产品和精品已出现阶段性断货现象,这种持续性断货并非个别品牌或型号,而是各大品牌主销产品共同经历。
这说明,即便在安静之下,双11依然是一场热闹的购物节。在“国补”政策推动下,一线市场上的用户加速提前消费。而且,不少品牌仍然面临转型压力:
首先,“国补”带动了一系列价格让利和优惠,加快销售增长;其次,竞争愈发激烈,以拼产品、服务、让利为核心,同时提升营销执行力和渠道完善度;最后,虽然热销品类从电视转向清洁生活用品,但竞争手段缺乏创新,只能通过联手国家补贴进行价格战。
因此,在这一轮竞争中,只有TOP3或TOP5强大的企业才能获得显著成果。而渠道方面,则是阿里、京东等平台领衔,与拼多多、苏宁易购并驾齐驱。乡镇经销商因无“国补”资格,便陷入停滞状态。
那么,为何此次双11比往常不如热闹呢?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疲惫而降级,对于全新的购买热潮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以旧换新”的国补政策提前启动,让原本应属重要节点的大促变得过时而自然失去了关注度。此外,更深层次原因可能在于两极分化现象——一些成功取得订单,而另一些则被边缘化,使整个市场气氛显得平淡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