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西安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下一个风口

西安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下一个风口

2025-05-15 资讯 0

在2021年上半年,智能汽车的概念再次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华为宣布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小米雷军揭示了其千亿造车计划,而360集团与哪吒科技合作,也加速了人民群众参与到智能网联车产业中来。这些消息的爆出,不仅激发了业界巨大的反响,而且也引导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通知。在这个通知中,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以及无锡等6个城市被指定为首批试点城市。

随着L2级别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5%,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从关键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法规完善及商业模式探索多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这不仅给予智慧城市服务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智慧城市与交通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切,雷锋网近期就此话题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与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年劲飞探讨时空智能在智慧交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根据他的观察,当空间构建与定位技术大幅提升时,精准感知能力将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转变,这是高精地图、高精定位和物联网共同完成的时空认知过程。

早在今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要打造全覆盖且安全可靠的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络,并推动北斗终端规模应用。而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已经成功组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助力。

基于北斗系统及自主建设运营2800多座增强站,千寻位置构成了国家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为数以亿计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及纳秒级授时服务。在道路体系中虽然高速公路基本已较完整,但仍存在监测区域不足设备功能单一信息融合不足的问题。通过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与时空智能技术,可以建立全要素全时空精准感知体系,让所有设备在相同时间空间标准下交流实现实时感知预警反馈,将释放更大能量于智慧高速和都市交通领域。

就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大会期间,千寻位置发布了集感知通信定位时间同步功能于一体的人类首款RSU——途灵。途灵可以实现事件管控数据全息感知人车路云互信,即使无运营商网络覆盖区域也能提供高分辨率定位并突破性纳秒级授时,为区域各种设备提供时间同步。此外它还能够监测设施如灯杆桥梁形变过程。

对于如何让市区与自动驾驶汽车共享同一天地观念,一般需要选择器件集成测试验证每一步都需面临无数选择错误可能重头再来。但是这三者(硬件服务算法)相比传统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每一步都是必要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千寻位置方案中先保证实时准确知道自己何处,然后通过GPS终端让汽车厘米级定位从而判断是否启动自动驾驶功能并切换至适当自动驾驶水平。

最后通过对昆仑镜操作系统统一整体体系实现车道层次感觉指引预警,使得公交环卫摄像头施工桩等云监管同时能够做心电图一样检测危房桥梁沉降坝等基础设施变化。此前去年的5月千寻提出1214战略依托云端图底座驱动两引擎—室内外引擎数字孪生开发引擎面向特定的场景解决方案,如港区矿区园区封闭环境测试场等落地项目帮助郑州开通自动驾驶公交线。

随后基于高分辨率地图传感器配合路侧单元平台实现高速场景安全化提升宁波港利用专属的地图提高轮胎吊半自动化操作效率减少事故提升效益。

对于未来之路CEO陈金培认为,以新时代AIoT融合理论指导下的超越边界思维,将不仅限于现有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还将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大范围改写,在此背景下他相信任由任何一个企业独领风骚只能导致局限性,其最佳策略应是跨界合作共创未来共同塑造历史。(雷锋)

标签: 智能化资讯